新闻中心news

90后国际裁判蒋叶非的成长之路,挫折是另一种滋养

2025-09-24
浏览次数:
返回列表

比赛终场哨声响起,蒋叶非看着记分牌,深吸一口气,那个曾经因一次误判而彻夜难眠的年轻裁判,如今已能在国际赛场上从容应对各种复杂局面。

2025年5月,国际篮球联合会官方公布了新一批国际级裁判认证名单,蒋叶非的名字赫然在列,这位年仅32岁的中国裁判,如今已执法过三大洲的顶级赛事。

“很多人只看到裁判在场上威风凛凛的一面,却不知道我们曾在多少个深夜里反复研究录像,又在多少场比赛后因为一个可能的误判而辗转反侧。”蒋叶非在接受专访时这样说道。


01 国际首秀,压力与期待并存

2023年夏天,蒋叶非首次站上国际赛场,那是在东南亚举行的U18青年锦标赛,场馆内闷热难当,空气仿佛都凝固了。

“我记得手心不断出汗,几乎要握不住哨子。”蒋叶非回忆道,那场比赛的激烈程度超出预期,双方身体对抗频繁,每一个判罚都可能直接影响比赛结果。

中场休息时,技术代表找到他:“蒋,第二节那个进攻犯规判罚,你的角度确实最好,但下次可以更果断些。”这句话点醒了他——国际裁判不仅需要准确,还需要展现权威与自信。

那场比赛最终圆满结束,蒋叶非的判罚得到了赛委会的认可,但他回到酒店后,仍然反复观看比赛录像直到凌晨三点,仔细记录下每一个需要改进的细节

02 挫折洗礼,从质疑声中成长

裁判生涯并非一帆风顺,2024年初,在一场国内联赛的关键战役中,蒋叶非的一次判罚引发了巨大争议。

社交媒体上充斥着对他的批评,甚至有人质疑他的执裁资格。“那段时间我不敢打开手机,任何推送通知的声音都会让我心跳加速。”

中国篮协裁判委员会没有因为舆论压力而简单处罚,而是组织了专家团队对该场判罚进行全面评估,评估结论认为,蒋叶非的判罚符合规则,但存在站位选择和鸣哨时机的问题。

“专家们告诉我:‘裁判不是机器,不可能永远不犯错,但必须从错误中学习’。”这件事让蒋叶非认识到,裁判工作不仅需要熟悉规则,还需要懂得比赛节奏控制和情绪管理。

03 科技助力,裁判工作的新时代

随着2025年篮球规则的更新,裁判工作迎来了科技革命。即时回放系统(IRS)和人工智能辅助判罚系统已成为国际比赛的标配。

90后国际裁判蒋叶非的成长之路,挫折是另一种滋养

“科技不是来取代裁判的,而是帮助我们更好地完成工作。”蒋叶非表示,新科技要求裁判员掌握更多技能,包括与视频裁判的沟通协作、在高压环境下快速决策等。

他举例说明,在上个月举行的国际邀请赛中,系统实时监测到一名球员在无球状态下的犯规动作,通过耳麦提醒了裁判团队。“我们立即观看了回放,最终做出了正确判罚,这种科技与人工的完美结合,代表了篮球裁判的未来。”

04 心理训练,不被看见的准备工作

国际篮联2025年最新数据显示,高水平裁判每场比赛平均要做出150-200次即时决策,每次决策都在零点几秒内完成。

蒋叶非透露,心理训练已成为裁判培训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定期接受运动心理学专家的指导,学习如何在高压环境下保持冷静和专注。”

他特别提到“复盘”习惯的重要性,每次比赛后,他都会花费数小时分析自己的表现,从跑位选择到判罚一致性,甚至包括与球员教练的沟通方式。

“有一次我发现自己在比赛最后两分钟的跑位效率不高,通过针对性训练,我在下一场比赛改善了这个问题。”

05 平衡之道,白天医生晚上裁判

很少有人知道,蒋叶非还有另一个身份——某三甲医院的康复科医师。如何平衡主业与裁判工作,成为他必须解决的难题。

90后国际裁判蒋叶非的成长之路,挫折是另一种滋养

“时间管理是我最大的挑战。”蒋叶非说,“白天我在医院工作,晚上和休息日则用于裁判训练和比赛,有时候刚下夜班就要直奔机场,飞往比赛城市。”

医院领导得知他的国际裁判身份后,给予了大力支持,专门调整了他的排班方式。“救死扶伤和裁判工作看似不相关,其实都需要冷静判断和高度责任感。”

2024年,蒋叶非成功将医学专业知识运用到裁判工作中,发表了一篇关于运动员犯规动作生物力学分析的论文,引起了国际篮联医疗委员会的关注。

06 传承与展望,中国裁判的国际之路

随着中国篮球与国际接轨程度加深,中国裁判员登上国际赛场的机会越来越多,2025年,中国已有23名国际级篮球裁判员,数量创历史新高。

蒋叶非认为,中国裁判具有严谨、认真的优势,但在比赛节奏控制和沟通表达方面还需要提高。

“欧洲和美洲裁判更善于用肢体语言和简短交流来管理比赛,这是我们需要学习的。”他每月都参加国际篮联组织的线上研讨会,与各国裁判交流经验。

对于未来,蒋叶非希望有机会执裁世界杯和奥运会等顶级赛事。“每个裁判都有这样的梦想,但我清楚必须一步一个脚印地向前走。”


今年九月,蒋叶非将前往瑞士执裁一项新兴的国际三人篮球赛事,他的行李箱里永远放着两本手册:一本是2025年最新国际篮球规则,另一本是密密麻麻写满笔记的执裁心得。

“裁判之路没有终点,”他说,“每一声哨响都是新的开始。”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