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展示PRODUCTS

中国篮协启动新周期人才选拔机制 向CBA俱乐部广发英雄帖为男篮亚洲杯储备力量

2025-10-29
浏览次数:
返回列表

(北京电)中国篮球协会近日正式向各CBA俱乐部发出通知,启动新一届国家男篮队员推荐程序,目标直指2025年亚洲杯及未来国际赛事,这一举措标志着中国男篮在人才选拔机制上进行重要革新,首次以协会主动邀约、俱乐部核心推荐的双向互动模式,构建国家队人才库,为正处于重建关键期的中国男篮注入新的选拔思路与合作活力。

选拔机制革新:从“闭门选材”到“开放举贤”

中国篮协启动新周期人才选拔机制 向CBA俱乐部广发英雄帖为男篮亚洲杯储备力量

根据本报获得的独家信息,中国篮协在本周初已通过官方渠道,向所有20家CBA俱乐部发送了《关于推荐国家男篮运动员的通知》,文件明确要求各俱乐部基于球员2024-2025赛季CBA联赛的表现、发展潜力、职业素养及为国效力的意愿,择优推荐合适人选,推荐名单将作为新一期国家男篮集训队组建的核心参考依据。

这一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相结合的新型选拔模式,打破了过往主要由篮协及教练组单向考察、指定入选的传统路径,篮球评论员杨毅在接受采访时指出:“这是国家队建设理念的一次重要转变,俱乐部最了解球员的日常状态、训练质量和性格特点,他们的深度参与能让国家队选拔视野更全面,减少‘遗珠之憾’,同时也增强了地方俱乐部对国家队的认同感和责任感。”

背景解析:重建中的中国男篮与亚洲杯战略价值

此次选拔工作的启动,置于中国男篮近年国际赛场表现起伏与新一轮奥运周期备战的大背景下,显得尤为关键,2023年世界杯与亚运会的失利,促使中国篮球界深刻反思人才选拔、培养及国家队建设体系,2025年亚洲杯作为巴黎奥运会后首次亚洲顶级赛事,既是检验男篮重建成果的试金石,也是争夺2027年世界杯参赛资格的重要战役。

中国篮协主席姚明此前多次强调“开门办体育”与“凝聚篮球界合力”的理念,此次广纳俱乐部推荐,正是将该理念付诸实践的重要一步,分析认为,此举旨在:

中国篮协启动新周期人才选拔机制 向CBA俱乐部广发英雄帖为男篮亚洲杯储备力量

  1. 挖掘联赛中所有潜力球员,特别是那些可能在有限国家队教练组视野之外,但在俱乐部体系中稳定成长、特点鲜明的实力派球员;
  2. 强化国家队与联赛的纽带,使俱乐部在国家队建设中从“支持者”转变为“参与者”,提升整体协作效率;
  3. 激发球员为国效力的荣誉感与竞争意识,通过俱乐部官方推荐这一形式,进一步激发球员在日常联赛中力争上游的动力。

俱乐部反响积极,推荐标准成焦点

通知下发后,多家CBA俱乐部管理层及教练组向本报表示已收到文件,并正积极组织内部评估,准备推荐名单,广东宏远俱乐部总经理朱芳雨表示:“我们全力支持篮协的这一新举措,这会让我们更深入地参与到国家队建设中,我们将本着对国家负责、对球员负责的态度,审慎推荐最合适的人选。”新疆广汇男篮主帅也表示,将综合考量球员数据、场上作用及精神属性,提交一份经得起考验的名单。

据悉,各俱乐部的推荐名额并未设严格上限,但篮协期望推荐是基于质量而非数量,推荐的考量维度预计将包括:

  • 竞技状态:2024-2025赛季CBA联赛的场均数据、关键时刻表现、效率值等。
  • 技术特点:是否具备能够弥补国家队当前战术短板的特殊技能(如稳定的外线投射、强悍的防守、出色的组织能力)。
  • 发展潜力:对于年轻球员,其未来成长空间和可塑性将是重要参考。
  • 职业精神与团队合作:球员的训练态度、比赛作风以及在俱乐部更衣室内的积极作用。
  • 国际比赛适应性:身体条件、技术风格是否具备在亚洲乃至更高级别对抗中发挥的潜力。

潜在人选展望:新星与中生代迎机遇

此轮推荐,预计将为国家队带来一些以往关注度相对较低,但在联赛中持续进步的名字,除了郭艾伦、赵睿、胡金秋、张镇麟等已证明过自身实力的国手大概率将继续成为核心框架外,一些在本赛季迎来爆发或稳定提升的球员迎来了入选良机。

青岛队的年轻内线杨瀚森,经过NBA级别联赛的历练,其策应能力和篮下技术有望在国家队体系中被进一步激活;南京同曦的后场核心林葳,其强大的得分爆发力和大心脏属性,是国家队外线火力的有益补充;广州龙狮的锋线尖刀崔永熙,在防守端的全面性和日益进步的进攻手段,同样值得期待,像浙江稠州的余嘉豪、上海久事的李添荣、北京北控的廖三宁等中生代和新生代球员,若能得到俱乐部的强力推荐,也将极大丰富国家队在主教练(人选待定)战术板上的选择。

未来步骤与挑战

收集完俱乐部推荐名单后,中国篮协将联合国家队教练组(尚未正式公布新周期主帅人选)进行综合评估、筛选,最终确定新一期国家男篮集训大名单,预计首次集训将在2024-2025赛季CBA联赛结束后展开,备战2025年亚洲杯预选赛后续窗口期及正赛。

这一新机制也面临挑战,如何确保俱乐部推荐的客观公正,避免“地方保护主义”?如何平衡俱乐部短期利益与国家队长远建设?篮协的最终遴选标准如何与俱乐部推荐有效衔接?这些都需要在实践过程中不断磨合与完善。

中国篮协此次主动向俱乐部伸出橄榄枝,开启国家队选材的“众筹”模式,是顺应现代篮球发展趋势、深化体教融合与职业体育协同发展的一次有益尝试,它不仅仅是为了一届亚洲杯的短期目标,更是着眼于中国男篮长远人才体系建设的重要布局,能否通过此举真正汇聚起中国篮球的最强力量,凝聚共识,重振旗鼓,需要篮协、俱乐部、球员乃至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中国男篮的复兴之路,正从这一个个求新求变的扎实脚步中,重新开始丈量。

搜索